醉温柔 > 历史军事 > 乾坤已定 > 第29章 泛舟五湖(1)

第29章 泛舟五湖(1)(1 / 2)

被伍子胥称赞为“勇而善谋”的文种,如今已居越国相位。此时的越国,已非文种初到时的力小地狭只图自保,而是已经成长为一颗璀璨的明珠,在中原政治舞台上熠熠生辉,出尽风头。

平定吴国后,勾践先是挥师北渡淮河,与齐、晋诸侯会合于徐州,接着又向周王室进献贡品。周元王派人赏赐勾践祭祀所用的肉,并称勾践为“伯”。周天子所为,相当于承认了越国的霸主地位。

会合诸侯后,越王又率兵南下,把淮河流域的越土赠与楚国,将昔日吴国侵占宋国的土地归还宋国,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也大方赠予鲁国。

就这样,通过多管齐下,越国与大小诸侯国甚至周天子都相处融洽,来往密切,成为名噪一时的社交新星,游走在各国,八面玲珑,左右逢源。长江、淮河以东,越王可畅行无阻,游刃有余。有了实力强劲又兼野心宏大的带头大哥,诸侯纷纷前来拜会恭贺,越国的霸王之名可谓实至名归。

此刻的文种,心情却十分沉重。

原因无它,与他同来越国将近四十年的范蠡悄然离开后,派人捎给他一封信,信中只得十二字——高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

范蠡的出走,带给文种无尽的惆怅。两人相知相交,携手来到越国实施抱负,吃尽苦头,几近九死一生。帮助越王成功实施复仇大计,两人也一文一武被列为头等功臣。多年苦心经营终于开花结果,正是采撷果实大开盛宴之际,为何他却一走了之?

范蠡悄悄乘轻舟远走,像被官府追缉的盗贼趁着夜色掩护头也不回的逃离,生怕稍作推迟就会被捕入狱前途尽毁。

临行前,他劝文种跟他一起隐退。理由是——越王为人刻薄,只可共患难,不可共富贵。若是留恋尊位财富,迟早会被猜忌。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?不如趁早抽身,保全性命。另寻他处,再战江湖。

文种想都没想,一口回绝了范蠡。当日,是范蠡邀请文种来的越国。如今,两位知音选择不同,只好分道扬镳。

想不到离开没多久,范蠡又有信到,说的还是同一件事:越王刻薄寡恩,可同患,难处安。

这个时候,文种终于意识到,此事非同小可。依他对范蠡的了解,若非情势危急,他绝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重复。可以想见,在可预见的时间内,他的预感很快会应验。

他把范蠡的来信烧毁,第二天便称病告假不朝。他的想法是,拖上几日便以年老体衰为由,请求致仕归田。这么做,一来可让越王放心,二来可以继续留在会稽城颐养天年。不必像范蠡一样,明明功高盖世,却只落得恓惶如丧家之犬夹着尾巴逃到未知的地域从零开始。

就在他打着如意算盘时,关于他要作乱的谣言甚嚣尘上。原因无他,范蠡私逃,越王本就不快,两人还有书信往来,更是让越王疑窦丛生。越王既是起了疑,有心者便有机可趁。

若是从前,只是小本经营,脏活累活多回报少,没人和范蠡文种抢。越国已今非昔比,蜚声诸侯,人人争相巴结。若居高位,油水丰厚,美女珍宝唾手可得。范蠡一走,只剩文种,只要把他拉下,何愁前路无钱?

小人佞者最擅长的就是揣测上意,浑水摸鱼。越王的心思他们已经看出来了,于是君臣心照不宣,合力把文种编派成居功自傲企图伙同外敌篡位夺权的谋逆者。

正义总是迟迟不来,冤情一向难以洗白,诬告构陷却势如破竹即刻到达——正如对文种的处决。

越王亲自召见文种,先是虚情假意的问其病体是否安健,接着是话锋一转,说道:“臣相年事已高,恐怕已难负荷霸主之国的内政外交。本王有一好去处,正合适臣相——昔日臣相赠寡人七策伐吴,寡人只用三计就取了吴国,余下四计,请臣相去往先王处,教其于地下谋吴之先人。”

说完,命左右递给文种一把剑,越王便拂袖而去。

所谓七策,乃是越国被吴国击败后,文种向越王进献的七条兴越灭国之计:

一是不吝惜珍奇异宝厚币布帛,大力取悦吴国君臣;

二是高价买入吴国的粮食衣物,吴国财币堆积如山以此自满待,到灾年欠收,就会因为欠缺裹腹保温之物陷入困境;

三是赠送美女,迷惑其心志;

四是送巧工良匠给吴王,使其沉迷于大造宫室,致使国库空虚;

五是派擅长谄媚者去往吴国,服侍吴王左右,逼退其忠臣,使谗言得进,惑乱其谋;

六是离间君臣,谮杀忠臣良将,削弱辅佐栋梁;

七是富国强兵,静待吴国出现天灾人祸,伺机进兵。

越王的意思是,留着你文种,若是你投奔敌国,还有四计足可对付我,不如你带往地下,让本王放心。

一把属镂剑,斩首两功臣。吴王悔不迭,文种心亦然。

不愧是一方水土养一方君王,同是江南烟雨地所孕育,同样是杀害旧臣勋要,方式相同,甚至用的都是同一

最新小说: 好!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! 我的爷爷朱元璋 三国:鬼背郭嘉,虎牢关手撕吕布 三国:家父董卓,有请大汉赴死! 大炎护国皇太子 唐时明月宋时关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爹,天冷了加件皇袍暖暖身 东周策 炮火弧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