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温柔 > 历史军事 > 乾坤已定 > 第8章 有国被灭(4)

第8章 有国被灭(4)(1 / 2)

“围魏救赵”发生在战国时期,魏国因为赵国抢占中山一事,重兵围攻赵国都城邯郸。赵王情急之下向齐国求救,并承诺,若能击退魏军,以中山国相赠。齐威王同意出兵,委派田忌为将,孙膑为其辅佐,领兵出发。

齐军即将进入魏赵交界时,田忌欲挥师去往邯郸,被孙膑制止。孙膑说出自己的看法——正面迎击魏国大军,事多而功小,很可能我军苦战,伤亡惨重才能拿下。相反,若是我军绕道去往魏国都城大梁,很可能建功多而费力小。

田忌对避开魏国主力表示赞同,对绕道魏国都城却表示不理解。

孙膑曾在魏国呆过,不幸被同门师兄庞涓陷害,被削去膑骨,差点死在魏国。幸亏他机智应变,装疯麻痹宠涓,才得逃出生天。

正因为这样的经历,孙膑对魏国的实力很了解。他判断,此次魏国是倾国而出,志在必得。既是重兵出击,国内必定空虚。若是大梁受困,宠涓势必回师解救。魏师一走,邯郸之围自解。

当然,齐兵不能白来。他们在由赵归魏的必经之途埋下伏兵,等魏兵入网。魏军急于回师,毫无防备,必定兵败。

田忌一听有理,采纳了孙膑的建议。果然,魏军被齐军偷袭,惊慌失措,溃不成军,庞涓勉强收拾残部,退回大梁。

此役,齐军大胜,赵国之围又解。

其实,在齐国围魏救赵之前,这样替他国解围的案例就不少。此次郑国围宋救曹就是一例。

他的本质是避开敌人主力,击其空虚。譬如要解开纠缠在一起的乱丝麻绳,不能握拳排解争斗,不要亲身参与搏击,而是住要害,迫使双方都受到制约,主动分开。

郑国的这一招很快见效。毕竟,郑宋对阵,宋国都未必能占上风,更何况已经分兵迫曹,哪有余力应付郑国。很快,听闻国都被困的宋兵马上做出反应——离开曹国,赶回本国。

万万没想到,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。

宋国有序撤离,大夫子肥负责殿后。曹国君臣以曹伯阳为首,指着宋军破口大骂,中间还夹杂冷嘲热讽,人格侮辱。众目睽睽之下受此羞辱,一向爱面子大过天的宋景公勃然大怒。立刻下令大军停止撤退,调转马头,众军全力攻城,务要拿下曹国。

就这样,一身怒火的宋军,一举攻下曹国都城定陶。俘获曹君伯阳及其心腹公孙强,归国后,宋景公将二人杀害。

史料记载,公元前487年,宋灭曹。曹国灭亡,存国636年。

若非有史书为凭,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,曹国国君竟荒唐幼稚如斯。若非给定年龄身份,从他的种种言行,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——这是一名小学生在玩扮家家酒的游戏,而非一国之君治理国家。

仅凭侃侃而谈,胡吹海聊,论政谈非,就轻易对一名山野猎户信任有加,委以国政。这个国家人才考核的标准何在?难道仅仅因为他送了一份合乎国君心意的礼物,再加一段纸上谈兵的长篇大论,就说明他深谙治国理事之道?他是否有过任职经验?有何政绩?

一个毫无从政经验的人,凭借国君的宠幸,轻易坐上了政要的位置。除了祸害国家,还会让所有人寒心,上下猜疑。加深君臣矛盾,加速百姓离心。

多少一线人员辛苦大半生,只换来微薄的薪资,还要面临“夹心饼干”的尴尬处境——上司不认可,百姓不满意。

可是,一个擅长投机取巧的猎人仅凭一只白雁就能猎取到高官厚爵,合法的鱼肉百姓,过上奢侈无度的生活。试问这样的国家,如何上下一心,合力拒敌?

更可笑的是,郑国已经包围宋国都城,危机已然解除。赶紧深呼吸,感谢郑国让自己得以喘息,因为捡回一条命暗自庆幸才是绝处逢生者应有的姿态吧。可惜,视治国为儿戏的曹伯阳坚持将游戏人间进行到底,最后身死国亡,沦为后世笑柄。

曹伯阳因死于国灭,被称为曹废公。这个谥号起得好,一个“废”字道出他的人生精要。而今,我们常把不知所谓、行为语言皆不容于世的人形容为“颠颠废废”,看来是把“废”字开发出了新意。

如此看来,“围魏救赵”要达到目的,除了围魏的国家足够强大,兵力充沛之外,赵国也要是个正常的国度才行。如果危机一解除他们就辱骂魏兵,得意忘形,恐怕魏兵也会大怒之下把他们的城墙给拆了。

凡事都有意外,尤其有了作死者的参与,现实变得魔幻,历史变得荒诞兼有趣。

回到鲁国入侵邾国上来。

茅成子的话刺激了吴王夫差,夫差用兵之前,特意向两人咨询——分别是叔孙辄、公山不狃。这对难兄难弟其实是鲁国人,曾经跟阳虎一道,企图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。

叔孙辄,一听名字即是“三桓”中叔孙氏的后裔,出身显贵。无奈是庶出,得不到叔孙氏的亲睐。

公山不狃,和阳虎同时期,也曾担任过季孙氏的家臣。两人曾经共同操办过季孙意如的丧礼,颇受季孙意如之子季

最新小说: 好!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! 大炎护国皇太子 三国:鬼背郭嘉,虎牢关手撕吕布 东周策 唐时明月宋时关 爹,天冷了加件皇袍暖暖身 炮火弧线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三国:家父董卓,有请大汉赴死! 我的爷爷朱元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