醉温柔 > 历史军事 > 乾坤已定 > 第7章 兄弟谈心(3)

第7章 兄弟谈心(3)(1 / 2)

按照周天子分封的爵位次序,天子之下是诸侯,诸侯又有五品——公爵、侯爵、伯爵、子爵、男爵。晋、齐、秦等国,国王称为某公,比如晋文公、齐桓公。在晋国、齐国,采邑的长官是无爵位的,称大夫或邑宰。

南蛮之地则不同。楚、吴、越的国君都称王,比如楚庄王,吴王寿梦等等,实际是僭越。无奈周王室衰微,无暇顾及这些,只能听之任之。

楚国地大国强,率先称王,更是有恃无恐。当年楚庄王问鼎,周王室也不过是派了大臣王孙满去循循善诱,也不敢公开威胁或是施予处罚,态度之卑微可见一斑。

楚王既已是王,王之下即是诸侯,所以分封沈诸梁在叶地,就称叶公,与其他诸侯国的国王平级。这是楚国独有的。春秋时期,中原诸侯皆无此例。

“不知这位沈诸梁是何许人物?”赵鞅十分好奇,问道:“为何董叔要专登与我提及此人?”

“他父亲叫沈戌,是楚庄王的曾孙,也就是当今楚王的侄子。辈份虽小于楚王,年纪却与楚王相仿。”董安于说道。

按照楚王世系表,楚庄王—楚共王—楚平王,平王即公子弃疾,是楚共王最小的儿子。沈戌的父亲是平王的兄长,这位兄长比平王年长许多,所以才会出现叔叔和侄子年纪相仿。

“因为封邑在沈,以邑为姓,沈戌曾是县尹,所以又称沈尹戌。”董安于继续道:“因为治理沈县颇有政绩,沈尹戌年纪轻轻已官居左司马。此次是左尹王子胜提议,将叶邑封给他的长子诸梁。”

“这位长子定是有什么过人之处,否则不会将如此重要之地给到他。”

“说得好。”董安于微微点头,“他英勇善战,足智多谋,小小年纪已经在楚国政坛崭露头角。和郑国的执政大人子产一样,英雄出少年。”

“如此说来,他父亲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,否则怎会生出如此聪颖的孩子?”赵鞅不禁好奇。

“他父亲才智过人,是楚国难得的贤能之臣。”董安于说道。

“除了治理沈县,可有其它事例可证?”赵鞅又问。

“楚王即位后,先是助陈、蔡复国。后来吴灭州来,楚国令尹请伐吴,楚王又以未安抚百姓,未事鬼神,未修守备,未定国家而用民力为由,拒绝出兵。”董安于细细道来,“这一切的背后,都有沈尹戌的功劳。是他一力劝谏,楚王才采取了一系列休息养民的举措,止兵休战。”

说起陈、蔡二国,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。两国都紧挨楚国,半强迫的成为楚国盟友,一直小心伺候,交够保护费,战战兢兢才得以保全,苟且偷生。

可是,楚国仍不满足。他们没法像晋国对待鲁、卫、宋一般,收钱了事,楚国想要的更多。

公元前534年,楚灵王命弟弟公子弃疾率兵攻陈,陈国国君逃往郑国,陈国被灭。楚灵王将陈设为县,命穿封戌为陈公。

公元前531年,楚灵王诱杀蔡灵侯,灭了蔡国。又将蔡国设为县,命公子弃疾为蔡公。

“楚王之所以复陈、蔡二国,为的是笼络人心。依鞅儿看——”赵鞅犹豫片刻,说道:“即使没有沈尹戌的劝说,楚王应该也会这么做。”

“楚王是何等人,恐怕鞅儿知之甚少。”董安于轻轻摇摇头,“一个依靠政变篡位的国王,定是刚愎自用,跋扈霸道,怎会心慈手软?”

董安于说的楚王,即是现任楚王,后世称为楚平王。楚平王是楚灵王的弟弟,未任楚王前人称公子弃疾,也称蔡公。他通过参与阴谋,逼楚灵王自杀,再制造鬼神异象,逼迫两位兄长自杀,终于得以上位。

“还是师傅看得长远。”赵鞅迎向董安于的视线,说道:“能够阴谋得逞者,一定异常傲慢。”

“当然,听得进沈尹戌的话,表明这位新任的国王,至少还很清醒。”董安于说道:“毕竟,助陈、蔡复国,足以彰显楚国的大度,也能为这位新任楚王赢得更多的拥戴。”

“可是——”赵鞅有一点想不明白,“据说,楚王要休兵止戈五年,为何去年却与吴国交战?”

赵鞅所说,是去年吴王僚命堂兄公子光率兵伐楚,楚王派令尹阳匄率兵应战。

“吴国主动发起进攻,楚国不得不应战。”董安于解释道:“再者,五年期限临近,楚王也不算违备承诺。”

“可惜,楚国本来胜券在握,不曾想,吴国太过顽强,竟能绝地反击,赢得胜利。”说完,赵鞅叹了一口气。

“此役充满戏剧性,值得认真玩味一番。”董安于喝下半杯茶,说道:“出征之前,楚国令尹占卜,所得结果不吉,于是向楚王提议不应战。司马却提出异议,说是依照楚国的惯例,应以司马占卜为准。”

除了这个理由之外,司马子鱼还认定,楚国实力比吴国强大,迎战吴国是上游对下游,楚国的胜算很大,不应该轻易放弃。令尹无奈,只得听从。再次占卜的结果是:司马带领部属征战,楚军增援,结果大获全胜。吉利。

最新小说: 三国:家父董卓,有请大汉赴死! 爹,天冷了加件皇袍暖暖身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唐时明月宋时关 炮火弧线 三国:鬼背郭嘉,虎牢关手撕吕布 我的爷爷朱元璋 东周策 大炎护国皇太子 好!朕的傻儿子终于造反了!